这家职业教育机构是教育板块中罕有的政策受惠者,预告去年收入与净利润大涨

重点:

  • 民生教育宣布成功转型为“互联网+”职业教育运营商,去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105% ,净利润更翻了超过三倍
  • 职业教育市场增长强劲,而且中国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参与相关业务

莫莉

中国政府去年7月推出教育“双减”政策后,教育行业哀鸿遍野,但职业教育赛道却成为异类,在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职业教育公司似乎拥有更广阔的前景。中国职业教育运营商民生教育集团有限公司(1569.HK)发表的2021年正面盈利预告便是其中一个证明。

民生教育上周四中午预告,去年收入同比增长将不低于105%,净利润更至少有365%的同比增幅,其中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75%。若以2020年的全年营收11.07亿元、以及核心净利润4.32亿元计算,公司去年收入最少为23.8亿元,核心净利润或达到7.56亿元。

民生教育集团近年成功转型为“互联网+”职业教育运营商,其业务主线包括校园教育、在线教育、职业培训、考试测评服务、国际教育与就业服务等,其中校园教育板块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去年的中期财报显示,其经营的10所学校拥有9.7万名学生,上半年的学费及住宿费共计6.55亿元,约占总收入53%。

与教育培训行业遭受政策猛烈冲击不同,最近两年,职业教育接连迎来政策利好。

去年9月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提出,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禁止兼并收购的对象也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排除在外,10月公布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进一步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政策消除了资本市场对于民办职业教育政策不确定性的疑虑,也让民办教育集团通过并购以扩展规模的发展路径得以保留。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人才需求愈加凸显,中国正在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市场增长强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总收益计,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由2015年的6,374亿元稳步增至2019年的8,5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 .8%,预计于2024年将增至11,9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稍微减慢至6 .9%。

依赖收购带动增长

民办职业教育集团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凭借学生的学费收入,对于业绩的持续增长支撑有限。民生教育从2019年开始入局在线教育,从单一的校园教育向“互联网+”职业教育转型,至今已经收购至少四家在线教育机构。

公司在最近两年收购了多家在线教育公司的主要股权,将版图持续扩大,最近一次是去年10月以3,750万元全资收购优慕课,后者为中国400多所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在线教学支持、混合教学应用等服务。2020年,优慕课的营业收入约2,866.4万元,净利润约785.1万元。

通过多次并购,民生教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之一,拥有六大在线教育平台品牌,涵盖在线学历教育综合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互联网IT职业人才培养,以及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等领域。随着2020年收购的两家在线教育机构收入计入业绩报告,民生教育的整体收入明显增长,其中远程教育服务已单独提供4.6亿元的新收入来源,占期内整体收入达37%。

此外,公司现金流充裕,截至去年6月底,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 23 亿元。手握充足现金,有助支持民生教育继续实现并购,维持高速扩张。

值得留意的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集团曾掀起一波上市热潮。但受“双减”政策影响,资本去年纷纷逃离教育板块,即使享受政策红利的职业教育赛道亦惨遭波及,股价持续低迷。

政策利好无助股价

民生教育于2017年以每股1.38港元上市,曾于2018年经历一波上涨后持续下行,近期已经跌至历史低位区间。虽然上周四公布盈喜当日,民生教育股价大涨11.8%至0.76港元,但成交量只有96万股,显示投资者对其关注度较低。

与去年5月的1.57元一年高位比较,该股已失去52%市值,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相对其他教育股九成以上的跌幅,民生教育的损失已算是微不足道。

按盈喜公告的数据计算,民生教育去年市盈率约9.2倍, 而民办职业教育龙头中教控股(0839.HK)、希望教育(1765.HK)与新高教集团(2001.HK)的市盈率分别为9倍、8.7倍和5.5倍 ,反映前者的估值属于偏高水平,也许说明了它在行业中拥有的相对优势。

大行对民生教育的关注不多,但花旗曾发报告唱好其前景,认为该公司拥有双重增长动力,分别为校园传统教育,以及高等与职业教育的线上教学服务,因此建议“买入”,目标价2.1港元,意味有176%的上升空间。 但是,这家公司近年被投资者忽略,加上港股市场伤后待愈,除非它在未来一段长时间都能维持像去年般的高速增长,否则花旗的看法未免太过乐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搭救

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仅三分之一之际,这家多晶硅龙头透露,产品售价持续跌破生产成本 重点: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营收骤降66%,多晶硅产量下滑60%,产能利用率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业恶性竞争   阳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举措剑指光伏产业恶性竞争,为行业近期复苏带来曙光。尽管新政公布后7月价格曾短暂回暖,但随后仍持续探底。 本周,中国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龙头制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财报传递出上述关键信息。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产能利用率维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业严重过剩现状。较低产能利用率反而帮助“止血”,原因是当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26美元,较4.19美元的平均售价高出42%,意味每销售一公斤即亏损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惯例,在季报开篇即向投资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约20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定期存款、应收票据等。尽管较上年同期的2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弹药”,应对分析师预期将持续至明年的亏损周期。 叠加财报影响,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虽表现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业的新政托底,抛压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该股52周涨幅达55%,但股价仍徘徊五年低位。 过去三年,在2022年绿色能源装机热潮推高产品价格背景下,中国以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制造商为主体的光伏产业大举扩产。大全新能源堪称行业缩影,截至去年底,新建产能使其年产能跃升至30万公吨,约为2022年末的三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长,加上全球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放缓,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中国是该行业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亮点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今年5月底补贴截止日前抢装潮过后,6月国内新增装机量骤降。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徐翔称,伴随这一变化,4至6月多晶硅价格暴跌约20%。 “二季度光伏产业仍处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现积极信号。” 徐翔表示。 政策干预 过去一年间,政策干预论调在中国光伏圈持续发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议”,多晶硅企业限产至五成产能。企业实际执行力度更大,据公司披露,二季度产能利用率34%,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们此前所述,纯粹市场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业有充分动机大幅减产,因其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额亏损。 公司最新经营指标全面走弱,季度营收由上年同期的2.2亿美元锐减66%至7,520万美元。参照行业巅峰期,分析师预期其今年营收5.75亿美元,较2022年景气高点46亿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产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吨下滑60%至26,012公吨。即便如此,当季实际销量仅18,126公吨,意味约三成产量成为库存。公司预估三季度产量将在27,000至30,000公吨,略优于二季度实绩的预测,传递出谨慎乐观信号。 通过控产止损,大全新能源二季度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1.198亿美元收窄至7,650万美元。 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对行业企稳的谨慎预期依据,纵然市场不利因素叠加,但最新的政府措施构成关键支撑。公司表示,新政源头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呼吁“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天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龙头,商讨“高质量发展”路径。最新举措是7月24日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强化“对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现货价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弹,但未说明反弹态势8月是否延续。我们推测回暖行情难持久,并对新政效力持保留态度。归根结底,市场力量才是决定行业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山东黄金上半年盈利增102%

黄金生产商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六个月,公司收入达567.66亿元,按年增长24.01%;净利润28.08亿元,按年大幅上升102.98%。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惠于金价高企及自产金销量增加,带动收入和盈利同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矿产金产量达24.71吨,去年同期为24.52吨,自产金销量23.60吨。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05.03亿元,增加81.7%,主要是购销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增加。 展望下半年,公司认为全球政经局势不确定性高,避险需求料继续支撑金价,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山东黄金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9港元,升1.1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携程二季度盈收双升

网上旅游平台携程集团有限公司(9961.HK,TCOM.US)周四公布业绩,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至148亿元,盈利49亿元,按年升25%。 集团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受惠于日益强劲的旅游需求,特别是在假日时的表现。 期内的住宿预订收入达62亿元,同比上升21%;交通票务收入上升11%至54亿元;旅游度假业务则上升5%至11亿元;商旅管理业务收入升9%至6.92亿元。 携程透露,根据今年2月的回购计划,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月27日,已回购美国存托凭证达700万股,涉资4亿美元。 公布业绩后,携程在美市场收市后交易时段升8.6%,周四公司在港开盘升5.7%至541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elun-Biotech reported rising sales of its signature cancer drug

科伦博泰ADC商业化破局 营收利润双降仍获看好

今年的商业销售收入突破3.1亿元,核心产品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未来销售潜力不可小觑 重点: 旗下三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若最终纳入医保,将推动销量大增 公司的现金及金融资产的储备高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47.2%    莫莉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990.HK)交出一份看似表现不佳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期内营收​​9.5亿元​​,同比下滑31.3%,净亏损也扩大至1.45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却在8月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跻身港股创新药板块第一梯队。这一反差的背后,是源于科伦博泰营收结构改变,资本市场对科伦博泰估值逻辑发生变化。 中期财报显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许可及合作协议的里程碑付款同比减少54%至6.28亿元,但是相较于去年营收全部依靠合作授权,今年的商业销售收入突破3.1亿元​​,占营收比重跃升至32.6%,当中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占比97.6%,实际销售额3.02亿元,药品销售的所有应收账款均于付款期限内收回,资金回笼高效稳健。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Trop2 ADC,于2024年11月获批用于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是科伦博泰首款商业化上市的药物。财报称,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已覆盖全国 30 个省份、300 余个地级市,以及 2,000 余家医院,其中超过 1,000 家医院实现了销售收入。 这款核心产品的未来销售潜力不可小觑。今年3月,芦康沙妥珠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准批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成为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症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药物。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东亚地区患者占比近50%。其中EGFR突变阳性是亚洲NSCLC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但靶向治疗后耐药问题突出,亟需突破性疗法破解生存困局。 除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之外,科伦博泰还有PD-L1单抗塔戈利单抗、生物类似药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N01获批上市,但贡献的收入有限。科伦博泰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350人的营销团队,上半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79 亿元,同比增长334.8%,由于核心产品从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业销售,市场推广、学术推广活动等成本相应增加,且商业化团队持续扩大。 科伦博泰旗下的三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若最终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将显著提升这些产品的可及性,推动销量快速放量。此外,科伦博泰已经积极推进芦康沙妥珠单抗纳入广东、四川、上海等多地的省级及市级惠民保,患者自付比例大约可以降至30%-50%。 海外市场与默沙东深度绑定 今年6月,科伦博泰以每股​​331.8港元​​的价格成功配售了​​591.8万股​​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2.5亿美元​​(17.92亿元),为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储备弹药。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现金及金融资产的储备高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47.2%。充裕现金支撑可以后续的研发投入及全球化布局,抗风险能力跃升。 作为中国ADC 行业龙头,科伦博泰早在2022年开始就与默沙东达成多项授权合作,将包括芦康沙妥珠单抗在内的9款在研ADC药物的海外权益独家授予默沙东,默沙东亦直接入股科伦博泰。 尽管默沙东在2023年10月同时做出了“引进”与“退出”两项决定——即以220亿美元引进第一三共的3款ADC药物,并终止了科伦博泰两项临床前ADC项目的合作,但其对核心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海外投入并未受到影响。财报显示,默沙东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14项针对芦康沙妥珠单抗的III期临床试验,覆盖乳腺癌、肺癌、妇科癌症及胃肠道癌症等多个癌种。与此同时,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开展了多项II期临床试验,探索该药物作为单药或联合疗法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 一旦默沙东推动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海外获批上市,科伦博泰的业绩有望进一步爆发。券商中信建投预测,芦康沙妥珠单抗以及塔戈利单抗今年将实现商业化放量,全年的营收可以达到21.4 亿元,公司有望在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前科伦博泰的市销率约为52倍,同样在ADC领域有布局的荣昌生物(9995.HK)市销率约为19倍,前者的溢价或许已经反映了市场对下半年核心产品销售额大增的期待。…